目前,國內大多數企業,甚至一些知名企業,駐外機構仍大量使用企業總部所在地人員,很少聘用機構所在地本土人員。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、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及營銷網絡不斷拓展,駐外機構的各種費用急劇升高,從而造成營銷成本居高不下,給市場運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。以上情況,在一些國內各類企業中比比皆是。相反,一些外企則早已實現了人員本土化和本地化,如可口可樂、統一、康師傅等。他們計劃開發某地市場時,只需要派一名業務經理和一名財務經理,其他人員全部在當地聘用,實現人員就地按需招聘。 下面,我結合自己的咨詢經驗,談談如何實現業務人員本土化,以饗讀者。
一、企業為什么喜歡用外派人員而不用當地人員
1、總部外派人員容易控制。因為總部外派人員的待遇相對較高,加上和企業所在地屬于一個區域,人員之間溝通相對容易,加上傳統的“老鄉”觀念,能使隊伍保持較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。 2、本土化人員的風險較大。由于法律規定,企業不能以任何理由收保證金。所以,如果聘當地人員,可能造成本土化人員卷走貨款事件。而總部外派人員的家鄉一般都在企業生產廠所在地,“跑了和尚跑不了廟”。因此,貨款風險較小。 3、本土化人員對企業的忠誠度不高。本土化人員的工資待遇較低,加上企業培訓體系不健全,沒有晉升機制和激勵機制,人才流失現象較多。 4、管理上跟不上,人員多,不易控制,管理困難,易給市場造成不穩定因素。 企業剛起步時,用總部外派人員進行市場推廣,利用隊伍的凝聚力,可以有效的開發區域市場。隨著企業的不斷擴張,規模的不斷擴大,進行全國市場的精耕細作時,則需要大量的業務人員作保證。但是,如果增加外派人員的話,會使營銷成本大大提升,而聘用當地人員的話,又遇到以上種種困難。首先,我們分析一下人員本土化給企業帶來的利益:
二、人員本土化帶來的利益
1、本土化人員熟悉當地的風俗人情,對市場上的情況比較了解,再加上語言上容易溝通,無論是市場鋪貨,還是促銷,都比外派人員更有優勢,從而更容易讓客戶或消費者接受公司的各種產品。 2、招聘的本地人員的工資較低。因此,企業的營銷成本可以減少。一般外派人員月薪4000-5000元,年成本是5-8萬元左右。而實行人員本土化后,一個當地本土化人員的成本2-4萬元。如,人員本土化后:
日化業務1000-1500元/月,業務主管1500-2800元/月; 飲料業務800-1300元/月,業務主管1500-2500元/月; 乳制業務1000元/月,業務主管2000元/月。
3、一定的資金,用更多的人,做更多的事,是人員本土化的另一個利益點。為實現區域市場精耕細作,大多數企業都實行了協(助)銷制(包括可口可樂的101計劃),都需要大量業務人員作保障,人員本土化可以同時解決費用和人員兩個方面的問題。
三、外聘人才為何留不住
1、薪酬不合理
同工不同酬:同樣工作,外派人員的待遇較高,本土人員待遇較低,使本土化人員感到落差,導致工作不積極; 薪酬設置不合理:人員聘用初期,或為本土化人員設計的薪金過高,導致后期無法再給他們提薪,進而進行有效激勵;蚪o本土化人員發的工資過低,無法激發其積極性。
2、晉升機制不健全
由于晉升機制不健全,造成工作干好干壞一個樣,并且本土化人員基本沒有可能爭取到與外派人員相同的待遇。心中的期望沒有及時得到有效滿足,從而導致工作不積極主動。因此,一旦當地招聘的人員熟悉公司各項業務后,就會投奔其他企業,直接導致本土化人員離職率升高。
3、培訓機制不健全
由于公司培訓機制不健全,或根本沒有相應的培訓機制,也是導致本土化人員高離職率的一個原因。在目前知識與能力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,有時用知識激勵人員比用薪金激勵人員更富有成效。
4、用人不當
沒有按照市場需求與崗位要求來招聘人員。人員素質高于崗位實際要求的素質時,業務人員干一段本崗位工作后,感覺沒有施展才華的空間,就會選擇離開。人員素質低于崗位實際要求的,做不好本職工作,一段時間后,很容易被公司開除。
在和一些企業的朋友交流時,有人這樣說:我們也想留住當地人員,也想大量用當地人員?墒钱數卣衅傅娜藛T對企業忠誠度不高,他們掌握住企業各種業務技能后,大部分行動了離開,所以,我們不用本土化人員。我認為不是當地人員對企業沒有忠誠度,而是薪酬制度、晉升制度、培訓制度不健全所致。馬斯洛理論認為:人不但有生存的需要,而且還有成長、發展與自我實現的需要。薪金只能滿足生活的需要,而成長的需要與自我實現的需要不是薪金所能完全滿足的。這些原因,才是造成人員流失的潛在原因。因此,下面我從人員招聘、薪金規劃、晉升機制、激勵機制、培訓機制等方面的改革談一談如何實現人員本土化,以較低的薪金,達到同樣的高效。
四、如何從總部外派人員向人員本土化轉變?
富有效率的銷售網絡是一個企業實現成功分銷的保障。而業務人員是這個網絡中最敏感的神經末梢。這些末端神經的數量多少,工作業績的好壞,都會直接影響到分公司這個神經中樞對市場的運作。
因此招聘足夠數量的業務人員是銷售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。實踐證明,分銷人員增長一定會帶來銷售業績的增長。有適量的人員是我們開展業務工作的基礎。因而,招聘這一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。
1、大的方面,建立改革試點,總結經驗,然后向全國推廣,規避市場風險。
2、完善管理制度,靠制度管人。
制訂完善的財務風險制度、企業文化培訓制度、信息化制度、監督制度等。并根據公司市場實際情況建立切合實際的市場運作模式。
3、做好外派人員制到人員本土化制管理模式的對接。使其平穩過度,既不影響市場,又不影響銷量。
4、分公司經理和財務主管可由總部直接招聘,規避財務及市場風險。
5、激勵、晉升機制:實行同工同酬,打破本土化人員和總部外派人員區別,使本土化人員和總部外派人員同臺競技,能者上、平者讓、庸者下。同時,多設置進階,如初級業代、助理業代、高級業代、客戶經理、城市經理、省區經理制。使所有人員通過努力都能一步步的晉升,滿足其成長的需求。
6、人員招聘:請永遠記住一點:為分公司招聘素質高的人員,但也是適合職位的人員。不要企盼一個某個著名公司的董事長會來作你的業務員。因為只有合適定位,才會避免人員較高的流失率,才會避免培訓無效。
一般認為,不管是零售覆蓋,還是郊縣拓展,業務員應具備一些最基本的條件:
a、積極進取,踏實肯干,吃苦耐勞。
b、身體健康。
c、學歷:原則上高中畢業或以上。
d、年齡:18-30歲。
e、良好的溝通技巧。
以上五點是考慮到銷售工作本身的艱苦性、挑戰性,同時也考慮到接受培訓時人員接受能力,以及發展潛力而制定的。
7、薪酬待遇:
薪金規劃在整個招聘前期的準備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。因為作為銷售人員,自然希望收入越多越好,工資福利政策不合理,對于有效地鼓勵以及獎勤罰懶,防止人才流失都會有很大的消極影響。因而,“人馬未動,糧草先行”。業務人員作為公司及分銷商的雇員,我們需要和分銷商協商共同確認他們的工資福利和待遇。
那么,如何制定工資福利政策呢?下面給大家幾點參考意見:
a、工資福利的總額要參照當地同行業人才市場工資水平,高于競爭對手。
b、要參照目前在職業務員的工資福利水平,避免差距太大或太小。
起薪太高,會造成以后銷售代表的不滿足感以及激勵不夠。因為工資不可能無限制大副上漲,而且也容易使在職銷售代表產生心理不平衡,從而影響工作熱情和積極性。
起薪太低,顯而易見,是無法留住比較優秀的人才。
c、確定工資/獎金方法
在你和分銷商初步確定工資總體水平后,還要把業務員應承擔的職責納入工資獎金系統中。工資制度要體現出吸引性、激勵性、相對穩定性、公平性、可操作性。
一般來講,要工資制度有以下幾種:固定薪水制、薪水+傭金、薪水+獎金以及薪水+獎金+傭金制。這幾種方法各有利弊,建議實行薪水+獎金制,這樣即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性,又有一定的靈活性,一般比例70%—30%較為合適。
主要工資獎金結構可分為:基本工資,銷售提成,分銷獎金,工齡獎金,突出貢獻獎等。
d、要有一定的福利政策
由于目前招聘業務員越來越多,并且招聘的業務員并不全是公司員工,或許也只是分銷商的臨時員工。對于這批人員管理和激勵是有很大難處(比如小店業務員)。因而,遵守《勞動法》的規定,要求分銷商為新招聘新員工購買的各種保險就顯得尤其重要。特別是人身意外傷害保險,養老保險等,這些必須要單獨購買,而不要納入工資里面。
8、培訓體系及企業文化制度的建立
隨著人才競爭的不斷加劇,從業人員越來越重視自己將來的發展,培訓體制的建立,有利于員工的整體職業規劃。
培訓體制和以上制訂的各種運作模式與操作手法是密切相關的,如果培訓體制到位,能使業務人員到企業中得到成長、發展,掌握市場運作技巧,對提高對企業忠誠度、滿意度有很大關系。另外,培訓能盡快的把業務運作技能復制到每一名業務人員,使業務隊伍的素質在短期內得到提高,從而確保市場的健康、高效發展。 |
| |
|